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金融时报:农信社如何稳步推进贷款五级分类工作



  主持人:金融时报记者 张新芳
  特邀嘉宾:湖南省农信联社张家界办事处副主任 邝柏成
  山东省张店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 钟金铭

  编者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在最近举办的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培训班上指出,“从2006年开始,农村信用社将用一年的时间,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这是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重要步骤。”由此可见,农村信用社信贷五级分类管理是长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深化改革必过之槛。全面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不仅是对贷款质量认定方式的改进,更是对整个信贷管理的一项技术革新,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识别和经营效益再提升,有利于健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所以,各地农信社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时,必须结合自身的信贷业务特点,作出切合实际的、可行的操作办法。今天,请我们的特邀嘉宾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记者:请谈谈你们在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的基本情况。
  邝柏成:自今年4月初开始,张家界办事处在全市农村信用社员工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开展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具体做法是:做到思想认识、组织责任和学习培训三到位;抓好基础工作、初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三个环节;重视点面结合、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
  钟金铭:贷款五级分类是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增强防范信贷风险能力的重要措施。2005年初,我行启动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试点初分工作。经过人员培训、抄列清单、搜集信息,规范信贷档案、贷款初分、贷款分类复查和确定贷款分类结果等步骤,初步完成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基本实现了贷款四级、五级分类的并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按照省联社和淄博银监分局的要求,我行对各项贷款风险进行了重新分类,现已进入贷款初分阶段,预计6月下旬,将正式确定分类结果。

  记者:你们在贷款五级分类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邝柏成:一是思想认识到位。我们通过揭示贷款风险,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整体风险情况,促进农村信用社真正树立风险为本的理念和审慎经营意识,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强化贷款管理,提高资产质量。二是组织责任到位。办事处成立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各联社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确立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基层网点信贷员,负责贷款信息资料的收集,初分认定,建立分类台账;会计人员负责账务核对、资料的录入、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管理,负责相关报表的汇总和上报。联社成立了贷款风险管理委员会,信用社成立了信贷资产分类认定审批工作小组,负责贷款五级分类后的认定。三是学习培训到位。我们以区县联社为单位,组织信用社主任、信贷员、会计和联社机关的财务、信贷、稽核人员共计500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对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对财务分析、非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和担保贷款业务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员工们基本上掌握了贷款五级分类的操作方法,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为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钟金铭: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我行总部和各支行、营业部分别成立了“贷款五级分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行长负总责、分管行长全力抓、信贷管理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格局,保障了分类工作的有序开展。二是组织业务培训,加强学习交流。我行对中层管理人员、全体信贷人员精心组织了数次培训,对上级有关文件和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学习,从而为贷款五级分类打下良好的人本基础。三是规范制度指导,明确分类依据。根据上级要求,我行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定,对操作程序及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本着“本级负责、分类认定、超限核准、归口管理、检查评价”的原则,严格界定五级贷款的分类标准。四是严格操作流程,规范运作程序。在工作中,针对有的企业由于报表不过关、资料不规范的情况,我行组织专人对其进行培训,确保了各个贷款企业资料“个个过关、户户合格”。在完成以上基础工作的前提下,总部及各支行按照权限分别对各类贷款进行了结果分析,对损失类贷款进行专题认定,正式确定贷款五级分类结果。

  记者:在贷款五级分类中遇到了哪些难点问题?
  邝柏成:张家界农村信用社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占贷款总额的62%,涉及到27万农户、68万笔,农户贷款信息资料的收集量大,工作任务重。辖内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行政单位贷款和企事业单位贷款收集资料难度大。过去没有对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行政单位借款和企事业单位借款实行一户一档,录入信息和档案资料也不统一。
  钟金铭:目前,我行实现了贷款四级、五级分类并行,但同时也存有一些难点和现实问题:一是在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由于村委会无法提供财务报表,财务信息难以正常收集,导致我行无法准确、系统地对贷款进行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进程。二是我行贷款客户以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个体企业等中小企业居多,这些中小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企业无现金流量表,导致我行贷款分类信息来源单一或不及时,财务信息不准确,定量分析有所偏差,给我行初期分类工作带来一定误差。三是企业债务重组后,有的企业重组后经营状况有所好转,贷款利息偿还正常;有的企业效益仍旧疲软、不景气,但却能正常偿还贷款利息;有的企业效益继续下滑,不能正常偿还贷款利息。如果只是分析企业现有财务信息及贷款担保信息,不能准确地确定贷款的分类,这类贷款的归类问题争议较大。四是少数贷款从定性、定量上分析都符合损失类贷款标准,但是缺乏诸如企业破产清偿的破产终结裁定书等法律证明文件资料,而不得不划入可疑类贷款,致使分类结果出现一定偏差。

  记者:针对以上难点问题,你们是如何分别予以解决的?
  邝柏成:一是抓好基础工作。为了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真实可靠,对辖内的27万农户的贷款信用等级进行了重新评定和年审,补办了贷款证和身份证等相关资料,建立完善了农户贷款档案,为准确划分贷款风险提供了足够的依据。二是抓好初分工作。我们按照有关要求,对辖内农村信用社贷款首先进行了缺块处理,再按照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行政单位贷款和企事业单位贷款的要求分别收集资料,录入基本信息。根据贷款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进行初分,确定每笔贷款的风险类别。三是抓好档案管理工作。我们统一规定文本的格式,对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以村为单位建立信用评级档案和信用评级年审档案,对自然人其他贷款、行政单位借款和企事业单位借款实行一户一档,明确档案的保管责任人。按照省联社开发的贷款五级分类软件,我们对资料进行了录入,分级授权,加强了档案资料的管理,确保了录入信息和档案资料的相统一。
  钟金铭:我行重点采取了定性为主的分析分类方法,要求信贷人员积极深入实地,详细了解各村委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收支状况、收入的主要来源、地理位置、村民的收入状况及贷款利息的偿还情况等,作为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依据,确定贷款五级分类结果。针对借款人财务信息资料残缺,特别是部分企业没有现金流量表的现状,信贷人员积极督促企业补齐现金流量表,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为贷款五级分类认定提供更加准确完整的财务分析资料。针对企业债务重组贷款的五级分类问题,我行重点分析债务重组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及来源,以此确定这部分贷款的归类问题。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信息无法准确掌握时,我行积极加强了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与交流,特别是利用好现有的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搜集并快速掌握借款人金融信息,为第一时间准确确定分类和贷款归类的及时调整奠定了基础。

  记者: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有哪些特别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有什么体会?
  邝柏成:根据一些行政单位借款、企事业单位借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的财务报表不够完善,财务制度不够健全,财务数据欠真实的特点,我们在做好这类贷款分类工作时,既注重财务报表分析,同时对非财务因素、担保抵押因素也要进行分析,做到两者有机结合,弥补某一方面分析不准的局限性,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程度。通过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开展,信贷员的业务素质和信贷管理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在进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同时,加大了不良贷款的清收和部分债务的落实。至4月底,全市共收回不良贷款498万元,收回票据置换的不良贷款200万元,落实债务2365万元。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制定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开展的考核办法,确保贷款五级分类反映准确,使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钟金铭:一要充分把握农村信用社客户特点。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以农户、个体工商户等自然人客户和中小企业客户居多,客户数量多、分散。在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特殊性,才能保证贷款五级分类的质量。二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分类基础知识和分类原理的培训;其次是加强对分类工具知识的培训,提升分类人员的知识层次和综合分析能力,确保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三要将典型案例融入知识培训中,加深分类人员对分类知识的理解,同时指导分类人员把握贷款分类的准确性。

  来源:金融时报2006年06月15日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