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中小企业两化融合需打“引导牌”



在日前举行的“落实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若干重点任务工作会议”上,一些省市工业和信息化有关主管领导以及专家学者反映,两化深度融合推动走到今天,最难做的部分之一是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缺人、缺钱、缺信息化的意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大部分中小企业看来,推动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需要充分调动和挖掘各种资源来打好“引导牌”。

要善于运用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来加速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通常来说,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具有掌控“生杀大权”的影响力,龙头企业的“一举一动”会深刻影响为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如果龙头企业、大企业对配套的中小企业提出信息化指标作为入门或进入目录的必备条件,那么中小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削足适履”来符合龙头企业的要求。随着信息化在中小企业的不断深入,这些中小企业会渐渐从中尝到甜头,从被动行为变成自觉行为,透过信息化的不断演进而获得效率、管理等方面的提升。而这样的“以大带小”的两化融合路径,几乎可以复制到各个领域。每一个龙头企业周围都聚集着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透过他们的带动可以加速各个领域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在下一步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中,可以多动动龙头企业的“脑经”,充分强化和放大龙头企业的作用,比如由龙头企业来牵头研发该行业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可以解决行业的特殊性问题、平台缺乏用户等问题。事实上,龙头企业可以做的“文章”还很多,还有更多的能量可以释放。

要善于运用交流和培训的手段来启迪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思维。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之所以难以推动,思想观念是最大的障碍。许多企业都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没有太多谋求“大发展”的意愿。所以对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推动,最需撬动、最需改变的是观念,尤其是一把手、企业主的观念。而撬动观念,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把手之间的交流和现身说法;另外企业家、专家顾问的深度碰撞,同样能够触发中小企业更多的发展灵感。培训和教育市场,应该把推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放在首位,只有撬动了观念,让两化深度融合真正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内生需要,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应引导中小企业采用外包、云以及第三方专业平台,降低推动信息化的成本门槛、人才门槛和技术门槛。记者曾经采访过一家做LED的中小企业,他们原来通过传统经销商的渠道做工程生意,成本大、货款拖欠时间长。后来,他们决定将销售搬迁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上,通过在成熟、有人气的淘宝网开店来做生意,不仅生意规模快速扩张,而且由于淘宝的支付模式,没有货款的拖欠和资金积压,每一订单还有客户反馈。事实上,在市场上有很多成熟、专业、低成本的服务平台,也提供了很多灵活的支付方式和服务方式,如果能够做好引导和信息对接的工作,可以使现在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更快落地。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