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个私协为会员构建服务体系促经济发展
6月14日,全国个协私协经营指导服务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中个协秘书长、大连市副市长孙广田等领导及与会的各省市工商局主管局长、个私协秘书长一道,交流了助推地区个私经济发展的"绝招",进行了招商引资活动推介。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全国会议选择在大连召开,对于推动大连乃至辽宁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会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大连市开展个私协会服务工作较有特点的中山、甘井子两个区的个私协会,中山个私协对会员采取信息化管理,将企业相关资料全部录入自主开发的软件数据库中,再通过所设的短信服务平台,随时将相关政策、信息、法律法规等传达给会员,以及其对会员采取的实用技能教育;甘井子个私协在全市率先设立了党委,使分散的党员个私老板们不再游离于组织之外,帮助组建了巾帼创业沙龙等系列行业分会,搞活了老板间交流互动,使甘井子地区经济发展亮点频现的做法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大连,十几年来,全市311个各级个私协会组织,2800多个专兼职工作人员,努力当好党和政府联系个体私营企业的桥梁纽带,像了望员、智囊团和后勤部队一样,在每一个突飞猛进的环节,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社会稳定殚精竭虑。它对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而且对安置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舆论环境不断改善,无论是大连个私协会自身和工作环境,还是会员队伍数量、结构和会员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以大连市私营企业为例,1991年私协成立时仅有会员607户,到2002年底发展到3万户,到今年5月,在协会成立15周年的时候,已发展到6万户,是15年前的100倍。最近三年会员发展数量是以往11年会员发展数量的总和。会员数量迅速、大量的增加,使协会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连市个私协会清醒地认识到,会员服务是协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和最终归宿。协会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基本职能和责任,只有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会员服务才能在会员中充分显现。
一个思路 打开一条通途
在如今的大连,随着经营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放开、大量国有企业改制为私营企业、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型服务业的兴起,会员从社会的不同领域加入到协会中来,会员的行业分布、企业规模、知识构成、政治思想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会员结构的复杂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协会工作的难度。
同时,以往个私企业反映较多的政策环境问题,已不再是会员对协会的主要诉求,而与企业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直接相关的融资、人才、信息、技术、市场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会员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由此,会员对协会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他们迫切希望在解决上述问题方面,得到协会的直接和具体的帮助。
协会负责人认为,这些归结到一点,就是对服务的需求和渴望。但是,具体的服务需求又是千差万别的,共性的少、个性的多,如何有针对性地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不断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提高服务受益面,则是协会工作亟待解决和必须长期关注的重中之重。但综观协会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现状,大连个私协会清楚地看到了自身与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间的反差。
为此,针对协会现状与会员对协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大连市个私协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式,按照大连市工商局早在2001年即提出的建设"服务型工商"理念,明确将"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确定为协会的中心工作,并重点抓了"三个转变":一是在工作重心上,由以教育会员、管理会员为中心,向以服务会员为中心,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二是在工作方法和作风上,由被动处理会员诉求,向主动为会员提供服务转变;三是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向上,由单纯大而化之地开展会员活动,向通过服务,扎扎实实解决会员实际困难,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助推个私经济发展上转变。
十四个平台 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为了护航地方经济,大连市工商局从2003年起就相继出台了鼓励个私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以及助推国企改制的"32条"、"23条"和"43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各类企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推动大连市个体私营经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市个私协会组织个体私营企业南下广州、上海,北上哈尔滨、长春等地,并远涉海外招商引资,成立了大连中日、中韩中小企业咨询中心,加大本市的招商引资力度。
在此基础上,市个私协会立足于扩大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受益面;立足于搭建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立足于共性个性并重的原则;立足于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立足于市协会、区协会、基层分会的上下联动,构建服务体系,并通过协会搭建的服务平台,实现会员的服务需求与能够满足会员需求的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低成本对接,既重点满足会员普遍关心的融资、人才、信息等共性服务需求,又兼顾协会会员数量大、需求复杂的特点,通过丰富的生活服务提供个性化特色服务,不断扩大服务受益面。
协会从"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及会员维权"、"会员生产经营指导"、"会员生活服务"三大方面,搭建了14个服务平台,组织了168个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直接为会员提供服务。这些平台既包括会员普遍需要的法律、法规、融资、信息、经营等方面服务,也包括涉及会员衣行住行医等生活方面的服务。协会通过这些平台聚集优秀社会服务机构,为会员提供优质、优惠的服务,使会员长久受益。如法律服务平台中有14家律师事务所与协会签订协议为会员提供免费咨询、免费培训,涉及会员的诉讼按60%收费;金融平台中有13家银行、9家担保公司联合为会员提供金融服务,今年3月,此平台中的工商银行一次性与市协会签订5亿元综合贷款协议,通过协会为个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会员维权平台聘请多家政府相关部门为维权协作单位,并将会员维权中心设置于大连市民投诉中心,极大提高了会员维权的力度;保险服务平台与平安保险合作,专门设计了只有会员才可以投保的险种,比市场价优惠30%-50%;此外,市协会还与各级协会一道为会员组织了宾馆、饭店、洗浴、修车等近600个生活服务优惠点,提供丰富周到的生活服务。
为了保障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协会依托各基层协会建立了155个会员服务窗口,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并在市工商局的支持下,将市协会的会员服务窗口设置在市政府行政大厅,极大地提升了协会的社会认知度。各级服务窗口配备专人,一对一、面对面的接受会员咨询,宣传服务措施,定期汇总上报服务需求,并负责向会员反馈。
为了进一步完善会员服务体系,建立会员与会员,会员与协会、会员与服务机构的即时互动,今年3月底由市协会主办的大连个体私营经济网正式开通。网站开辟了6大板块,26个子栏目,涉及协会工作、会员服务、信息交流、商务互动多方面内容,深受会员欢迎,截至目前点击量已达3万3千人次。
系列服务平台解决了协会为会员提供什么服务的问题,会员服务窗口解决了通过谁为会员服务的问题,协会网站实现了服务参与各方的即时互动,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协会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这些平台的搭建,使协会在法律服务、融资服务、保险服务、医疗服务等会员迫切需求的服务方面均有较大突破。仅2005年就通过各级协会组织融资洽谈会34次,达成银行与会员间的贷款意向8412万元,已经落实的贷款金额3342万;提供直接法律服务8821人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组织25517人次参加保险,保险金额突破千万;设立定点医院34个,发放医疗优惠卡11万多张,享受优惠医疗43358人次,优惠金额突破百万;组织的"千家私企牵手万名下岗职工"等活动,则累计安置下岗职工30余万人……会员的普遍受益,逐步改变着会员对协会的印象,去年以来,会员投诉率大幅下降,实施自愿入会原则、会员重新登记后,会员入会率已经超过90%。
截止目前,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已达30余万户,从业人员达130余万人;私营企业达6万余户,从业人员达80余万人,其中私营企业集团为162户;私企注册资本金达990亿元,每年为大连市GDP的贡献率已超过50%,提供就业岗位占全市60%以上。
来源:新华网辽宁频道6月16日消息井惠群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