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双碰”标准的执行将引发行业新一轮洗牌



  为达到标准进行技术改造的费用加上测试费用,可能达到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对于实力较弱的厂商来说,确实负担不小。

  近日,从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传出消息,全国将在近期统一执行汽车侧面碰撞及乘用车后碰撞标准(以下简称“双碰”标准)。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成熟汽车市场,“双碰”标准都早已实行,这对于保护消费者生命安全很有好处。另外,碰撞标准与国际接轨,也有利于汽车企业对外出口。

  不过,对于不少实力较弱的汽车企业来说,则意味着需要花费一定成本进行技术改进,企业负担无疑加重,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汽车企业对此保持沉默。但该来的还终归要来,实施“双碰”标准是大势所趋,实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在这一轮洗牌中被淘汰,汽车企业应尽早做好应对准备。

  “双碰”动了谁的奶酪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交通事故死亡报告显示,中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世界第一位,约占15%。中国公安部也曾表示,2005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10万。我国交通事故致死率也居世界首位,为27.3%,而美国仅为1.3%,日本只有0.9%。拿两个规模相当的城市比较,北京的交通事故致死率为14%,东京则为0.7%。这样残酷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汽车安全性能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今年年初,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低调发布《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标准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美国和欧洲都是对汽车安全要求比较严格的地区。中国正面碰撞法规同时参考了欧系和美国,其他法规沿用欧系比较多。”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周青告诉记者。

  近期传出“双碰”标准即将实施的消息,业内人士欢欣鼓舞,汽车企业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记者的采访中,合资企业对此多表示支持的态度,认为其产品的原型车早已在国外通过了欧洲、美国或日本等地区的相关检测,因此通过国内的“双碰”检测应该没有问题。“我们的产品通过国外相关检测,安全程度比国内标准要求得还要高,所以对‘双碰’标准实行一点也不担心。”广本执行副总经理付守杰信心十足地表示。长安铃木在给记者的书面回复中也表示:“作为汽车企业生产的汽车都是要按国家的各种法规标准生产,比如环保方面的 ‘国Ⅲ’标准等,当然安全方面也是这样的。”

  不少自主品牌也都比较乐观。江铃陆风营销公司总经理刘红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标准的实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陆风一直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做整体考虑,“产品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各种安全标准的要求,所以通过标准检测完全没有问题。”力帆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德伦博士则表示:“实行‘双碰’标准是一个好事情,力帆推出的产品有把握通过检测。”

  不过还是有相当多的自主品牌保持沉默。奇瑞汽车虽被外界盛传参与了“双碰”标准的制定过程,但奇瑞汽车对此还是三缄其口,总经理办公室一位男负责人得知记者的采访要求后,明确表示不能就此话题接受采访。吉利新闻公关部则回避了记者的采访。

  “厂商不愿表态是有情可原的,他们当然不能反对国家法规,但另一方面,有些产品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的要求,如果要适应法规,就要进行技术改造,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负担还是不小的。”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厂商应早做打算

  虽然不少汽车企业保持沉默,但实行“双碰”标准是大势所趋,汽车厂商还是应该做好应对的准备。

  此前,业界盛传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要比正面碰撞难度较高,真的如此吗?“侧面碰撞的设计难度更高。后面碰撞和正面碰撞难度差不多,主要看油箱是否漏油。”周青这样告诉记者。

  对于产品设计之初没有考虑侧面碰撞和后面碰撞标准要求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技术改进达到标准的要求。“对于后面碰撞,总体来说设计难度和前碰撞相似,主要是要改进结构,避免油箱在碰撞时泄漏燃油,还需要调整座椅靠背的刚度,以减轻追尾碰撞时可能造成的对颈部的伤害。”周青说。

  应对侧面碰撞要求则更困难一些。“对于侧面碰撞,主要需要加强侧面结构,降低侵入量,但不能降低到零。无法通过试验的车往往是侵入量过多。技术改进比如B柱加强,车门中部加一个横梁,车门内饰加侧面碰撞保护衬垫。如果成本允许,还可以采用侧面安全气囊。”

  虽然可以进行技术改进,但费用负担还是不小。此前有媒体称,碰撞试验的测试费用对中小企业来说负担很重,但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各大汽车碰撞试验室的服务费一般在每次碰撞试验10万到20万元左右,这里不包括试验车本身的价值,一般厂商可以承受这笔费用。

  真正比较庞大的是技术改造或者重新设计的费用。“设计、改进,包括模具改进的费用都比较大,重新设计的费用当然更多。”周青表示,“具体要花多少钱则因车而异。”

  据估算,改造一款车的费用加上测试费用,可能达到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对于实力较弱的厂商来说,确实负担不小。汽车厂商须衡量改造和重新设计的利弊,如果车型的销量比较大,厂商可以选择改造;如果销量较小,改造成本就比较高,可以考虑开发新车。

  不过,如果“双碰”标准一旦实施,不通过检测的新车将无法上市,而新车开发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无论是改进还是开发车型,厂商都应早做打算。毕竟,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如果新车推出较慢,甚至长期没有新车,很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掉队,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来源: 中国商报·汽车导报  黄 超2006-06-30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