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受邀参加全国政协民宗委召开的“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委员专家研讨会



1月22日,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受邀参加全国政协民宗委召开的“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委员专家研讨会。左凌云监事长作为专家出席会议,并做“发挥中小企业优势,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就业创业”主题发言。监事长提出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率的根本,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研讨会由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国家民委原副主任、党组成员罗黎明主持,王永庆、安七一、安阿玥、怀利敏、鲁昕、雷迅等1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研讨。

以下为“发挥中小企业优势,多渠道促进民族地区就业创业”主题发言全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中,重点支持民族地区产业经济补短板投资力度,吸引中小企业参与民族特色产业投资,鼓励参与特色民族工艺品、少数民族文旅产业活动,通过不断优化融资渠道,营造吸引人才环境,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益、扩大税收和促进多渠道就业。

一、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及就业创业面临挑战和问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历史、地域、风俗习惯和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少数民族就业存在失业率较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和同等条件下就业受歧视等问题。

一是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困难,扶持中小企业从事产业稳定发展难到位。目前,虽然民族地区加大中央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积极作用,特别对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摘帽发挥巨大作用。但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小,建立专门产业扶持资金难,对中小企业从事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发展扶持缺乏,促使中小企业上档次、上规模难,制约当地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的提升。

二是产业发展短板明显影响就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制约第一产业养殖业与种植业稳定发展,影响农产品——农户+合作社+公司的“产供销”发展模式的推进,大部分地区农产品市场价值实际未得到体现,农产品价格低廉,农牧民经济回报难。而民族地区又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部分第二产业工业企业关、停,使城乡居民社会就业岗位减少。同时,民族工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及科技服务、科技创新处于初级阶段;第三产业服务业档次低、规模小、品牌少;文化与旅游协调一体化服务业产业发展不协调;金融业发展滞后,影响实体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等短板,均在一定程度影响社会就业。

三是民族地区中小企业正处于初级阶段。民族地区大多数中小企业总体上处于资本积累和小资本经营的初始阶段,抗风险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弱,基本停留在模仿、投机的低层次阶段,绝大多数没有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具有高附加值的品牌,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他们不是根据对资源的配置能力来确定企业规模,而是一哄而上,使得有限的资金不能进行合理的分配投入,再加上产品结构的不合理、管理手段的落后、开拓能力不强、缺乏企业间协作、人才队伍不完善,使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受到制约。

四是民族地区就业领域和渠道急需拓宽。民族地区大多数产业基础薄弱,就业岗位总量少、容量小、渠道狭窄。依据我国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及传统特色,解决就业主要集中在生态保护展开的畜牧和养殖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民族文化及民俗传统民族手工业的文旅观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移民集中定居城镇化建设催生的服务业、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以及“互联网+民宿产业”等渠道。同时,受语言、生活习惯和传统就业观念言行,部分就业群体在就业时更多看重机关事业单位而轻企业,重大企业而轻中小企业的观念,导致民族地区择业空间相对狭小。

五是青年择业观和劳动技能少导致就业难。很多未就业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存在更多诉求,对工作环境、待遇期望较高,对临时的、阶段性的就业不认可,而在民族地区青年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不高、语言沟通、宗教习惯,劳动技能欠缺,商业思维不强、适应能力差的现象,无法应对具有技术含量的职业,由此造成就业难度较大。同时,企业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且加上本地区从事创业的领域集中长度较,如民族地区青年创业主要集中在牛羊、种植、传统乳制品和旅游产品的销售领域,大学生创业集中在文印店、民族服饰、文化传媒等领域,同质化的创业较难形成品牌和规模。又面临同行激烈竞争,缺乏核心技术,无法实现跨地域销售,贷款难等问题,也阻碍了就业。

二、发挥中小企业作用促进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的几点建议

近几年来,广大中小企业根据自身行业特点、产业规模和资金实力等要素,与民族地区贫困村、贫困户构建起多种结对帮扶关系:形成了中小企业一企帮多村、一企帮一村,小微企业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户的形态;中小企业既有承担健康、养老、基础设施等全方位一揽子综合开发的,也有聚焦教育、健康、生态等领域开展专项帮扶的,参与面很广。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蓬勃发展是助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更好推动民族地区多渠道就业创业,我们认为,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要遵从四个规律。即: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市场规律、民族规律,而民族地区,更要遵从民族规律。由于历史、地域、宗教、语言和生活方式及表现在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少数民族群众接受现代教育的程度、融入现代社会的能力和就业创业的能力。既要积极推动少数民族群众创业,又要循序渐进,正确对待民族间的差异,遵从规律。

二是要精准支持就业创业群体。应以返乡劳务人员和回乡大学毕业生为创业重点对象,返乡劳务人员和回乡大学毕业生是两大具有创业愿望的群体。返乡劳务人员具有一定的资金基础,但缺乏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大学毕业生掌握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管理理念,但缺乏创业资金,只有这两个群体双向联合起来,解决就业,支持创业才有可能。各民族地区政府要有针对性地动员和扶持,并为两个群体的双向选择牵线搭桥、提供平台。

三是要积极创建产业园孵化区。民族地区应以县为单位,建立产业园孵化区,建设标准化通用厂房供创业者租用,解决创业者无场地的问题,并在产业园孵化区实行最优惠的扶持政策,使其发展壮大。国家、省级政府要对民族地区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政策,构建产业园统一不动产信息平台及不动产管理模式,推动企业有效资质抵押,解决资金流转问题。并以产业园孵化区为载体,建立与中东部地区的包括资金融通、创业指导、技术支持、政策咨询、管理诊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和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体系,支持和鼓励各类科研院所、商协会、工商联盟等资源引进与互动交流。

四是要足额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初创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时刻面临生存考验,迫切需要扶持。政府职能部门应急创业者之所急、想创业者之所想,大力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程序,减免各类费用;对营业税和所得税等,给予进一步的减免优惠;对创业企业的员工招聘、测评和培训等,提供免费服务;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通畅的社会保险参保渠道。

五是要增强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支持和配套措施对民族地区创业的成功率影响最为显著。但自主创业风险较大、信誉较低,又缺乏合适的抵押物和担保,通常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和其他资金来源。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民族地区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降低自主创业贷款门槛等,为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对于一定金额以下的贷款项目,应允许创业者免于担保或降低担保比例,帮助解决创业企业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六是要建立就业技能培训体系。最根本的是要回归教育,少数民族就业结构不合理,出现一些准入门槛低的行业供大于求,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供不应求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应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结合民族地区当地的一些产业、工作岗位,大力发展与之相对接的职业教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办学,以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培养、生产见习培养、顶岗实习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培养等方式,培育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填补一些就业岗位的空白,围绕产业发展形成创建中小企业初级、中级、高级科技职业人才队伍建设,促使就业结构趋于平衡。

七是要积极鼓励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民族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就业平衡。未来民族地区应注重发展资源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传统工业向新型化工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政府要加强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产业引导,鼓励他们在从事传统产业的同时,上网上云,开阔视野,从事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较高的朝阳、新兴产业。对于现有民族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有一定实力的民族企业,要顺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潮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借助外界的人力、技术壮大自己。对于传统小微企业既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改善管理,把经营的品种做精、做细,做特色品牌经营,如利用各个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旅游业、民宿产业。争取做大、做强,取得规模效益。

八是加快推进民族地区县域产业经济发展。培育中小企业从事新业态、新经济的民族特色产业,创建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园+商贸服务区+文旅区+企业”一体化特色民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一)支持发展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同时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商贸服务、文旅新业态、新经济活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同时支持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建设返乡务工人员创业园,吸引中小企业落户产业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引导自主创业,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二)依托少数民族特色村镇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建筑风格独特的优势,特色民居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文旅资源,吸引中小企业参与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文旅产业发展,保障群众就业增收,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民族特色旅游融合发展。

(三)依托民族地区特有农林牧品种资源,扩大农林牧业生产规模,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林牧产品深加工,推进民族特色农产品品质、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与农民收益稳定增长,保障农民就地就业。

(四)结合民族地区现有的特色工艺品,创建中小企业参与“手工者+加工作坊+企业”一体化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发展模式,加大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延长产业链,培养一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承人,创建民族特色工艺品品牌。

(五)建立产业发展及科技创新等专项财政扶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提质量、增效益、上规模、创品牌。将政策的红利用好、用足。

九是要积极支持参与平台式就业。近年来,一大批平台企业的崛起,为贫困人群提供了更多灵活就业和获取收入的机会。2020年3月,全国农村网商突破1300万家,吸引了大批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滴滴平台上,有51.5%是农民工、12%是退役军人、6.7%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新冠疫情爆发后,从1月20日至3月18日,美团平台新注册的有单骑手数达到33.6万人。实践证明,平台成为就业“蓄水池”,特殊时期有效发挥了稳就业保民生的作用,也为农民工和贫困人口创造了更多居家就业和自主就业的机会。

十是要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就业歧视问题。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法规。未来在立法方面,政府一方面应逐步清理废除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有碍公平就业的规章;另一方面应在《劳动法》的基础上制定一部针对就业歧视的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进一步在法律层面使反歧视现象发生时有法可依。将来我国仍应根据具体情况继续支持民族地区就业,制定可操作性强又不易造成反向歧视的相关就业政策。

最后,我们认为,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是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率的根本,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执笔: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监事长左凌云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赵运

民建青海省委会经济专委会副主任、民建西宁市委会参政议政专委会主任、民建西宁市城北区支部主委,国家税务总局西宁市城北区税务局四级高级主办张正兴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