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中国留学生踊跃创业成为最鲜明时代特征



  第五代中国留学生成为民族振兴新希望
  踊跃创业成为最鲜明时代特征
  ●“中国机会”使出国热成为海归热。
  ●今后20年内还将有更大的海归潮。他们会像先辈那样,成为中国各行业的脊梁。

  近日,在武汉举行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上,今年首次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海外人才回归的历史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们围绕社会广为关注的海归问题展开讨论,以便为中国政府深入引进海外人才献计献策。

  据了解,从1872年清政府官派首批幼童留美算起,中国留学生史迄今有134年,经历了留美留欧、民国初期留日、庚款生和留苏、留欧生等4个阶段。从1978年至今,为中国第五代留学生,不仅学科全,而且留学前往的国家也是遍及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留学潮。

  但1949年以前,中国留学生有近10万人,绝大部分学成回国,并在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钱学森、华罗庚、李四光等一批科学泰斗,成为中国各学科领域的开拓者。而1978年至2004年,中国留学生数达81.4824万人,但回国者仅19万余人,其他人则成为移民。

  厦门大学教授庄国土认为,如今一些中国留学生不回来,主观因素是现在到国外留学更多是个人行为,或者是自己的选择,是为个人谋生考虑的。而中国现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收入和社会环境等存在差距则是客观因素。如回国的收入还不如在国外做一般工作收入的1/5甚至更低,留学生们自然要掂量一下。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学成回国专致于国内事业不同,现在的不少海归,尤其是在国外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回国就职时,多选择兼职或至少保留国外定居身份。这种留有后路的方式,使他们更像人才的国际流动而非回国效力。这为中国国内如何留住人才,发挥海归作用提出了新挑战。

  尽管如此,“踊跃创业”仍是第五代留学生区别于前四次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如自2001年以来,通过连续五届“华创会”牵线搭桥,600多名海外侨胞专业人士通过“华创会”,仅在湖北省就创办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

  加拿大学者王耀辉指出,中国经济近30年高速发展后,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能够给海归提供充裕的物质条件。当国内各方面条件改善后,学成回国就成为留学目的。当今中国,海归一词似乎比留学生更热。从出国热到海归热,除了怀念家国的天然情结,其背后有中国综合国力大增所带来的“中国机会”,以及经济全球化给海归带来的巨大个人发展空间。 国务院侨办经科司司长谭天星表示,国侨办已把引进海外侨胞突出人才摆在了突出位置,中国各级侨办作为政府专司华侨华人事务的职能部门,以为侨服务为宗旨,为广大华侨华人分享中国发展机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如办好“华创会”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学者预测,对于处在快速发展关键期又需要大批高级人才的中国而言,将在今后20年内掀起巨大的海归潮。他们会像先辈那样,成为中国各行业的脊梁,成为民族振兴的新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新社记者 艾启平 刘中兴 闵爱华( 2006-07-06 第06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