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振明:打造亚洲最赚钱银行
最新一期香港《亚洲周刊》发布的“亚洲银行300排行榜”于7月初揭晓,在“纯利最高的银行”和“利息收入净值最高的银行”两个专项排名中,中国建设银行均成功摘取第一名的桂冠,被誉为“亚洲最赚钱的银行”。建行成为亚洲最赚钱的银行,改变的不仅是自身的命运,更是中国银行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建行行长常振明正在带领建行通过改革管理体制,将建行融入国际市场,走入国际竞争行列。
2004年7月23日,中组部召开会议正式确定48岁的常振明调任建行行长一职。未曾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任职的常振明为何被中组部定为建行新行长呢?当时金融业界人士认为,39岁便担任中信公司副总经理的常振明熟识证券、商业银行和保险等金融各子行业,且熟悉香港监管部门对上市银行的监管要求。而建行正冲刺股改并寻求年内上市,常振明的阅历和经验令其可胜任建行行长之职。
1 曾经是一名围棋高手
1971年12月,年仅15岁的常振明已经是北京棋类专业队队员,同期队友除棋圣聂卫平,还包括曾任北京棋院院长的谭炎午七段等。据谭炎午透露,常振明曾在1975年进入国家集训队。
1979年,常振明获第一届“新体育杯”围棋赛季军,这一届冠军是聂卫平、亚军是陈祖德。常振明在比赛中连克王群、程晓流、江鸣久、王汝男等当时国内一流棋手。不过就在这一年,他退役去读大学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常振明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纽约代表处副代表,还常常参加当地的围棋比赛。《围棋天地》杂志曾刊载美国一位棋友的回忆文章,说常振明下棋沉着冷静,习惯中盘发力,即使开局不利也往往能后发制人,打败了在纽约的众多韩国围棋高手。
2 让中信嘉华起死回生
与在赛场上表现一样,临危受命对于常振明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
2000年,中信集团嘉华银行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金德琴因贪污受贿,挪用巨额公款,被判处无期徒刑,中信嘉华银行濒临破产。次年,常振明接掌嘉华总裁一职。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为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
在中信嘉华上任后,常振明采取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2001年11月,斥资42亿元收购华人银行,中信嘉华规模和业务大幅度扩大,到2002年上半年净利增长22.6%。中信嘉华银行从此起死回生,并步入良性经营。常振明则在拯救中信嘉华银行中为海内外金融界所熟悉。
中信集团内一位与常振明相当熟悉的人士称,常振明虽是集团中的“第三把手”,却是中信集团的“顶梁柱”。常振明不仅曾担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中信证券董事长、中信嘉华总裁,还任职中信控股总裁、中信国际金融公司行政总裁等。中信嘉华与香港华人银行的整合、中信证券作为国内首家IPO的证券公司、信诚人寿成为合资寿险界的“突进者”,常振明在其中功不可没。除了可以掌控横跨境内外的大型金融集团,常振明还熟练掌握日语和英语。
建行股改在2004年下半年进入关键时期。2004年7月20日,正陪同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在加拿大访问的常振明,接到建行的新任命,立即回国,25日即前往建行报到任行长。
权威人士透露,由于中信集团是一家部级企业,与建行同级,表面上看,常振明属于平级调动。但鉴于中国的银行改革攻坚战号角已经吹响,中行和建行的注资与改制令中央最高决策层颇费思量。常振明的此番调动,是经过最高决策层激烈讨论的。
当时有人猜测,常振明这位围棋高手,会否如同他“中盘发力”的棋风,给建行带来新的变化?
“新官上任三把火”,常振明把自己的“三把火”定位为:建立一支高效、专业、具有活力的经营团队,以出色地执行董事会制定的战略,争取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从地域化管理模式向以业务线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实现业务经营模式向多样化、综合性转变。
3 面临挑战 谋求发展
曾有人问常振明,作为建行行长最担心的事是什么?他回答,是工作流程不够专业完善。他强调,对银行最大的威胁是信贷风险,而要化解信贷风险,必须建立完善细致的工作流程、高效合理的管理系统、公正透明的用人制度等,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
今年3月初,建行股票市值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第二大港股,市值排在全球上市银行的第七位。面对外界对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和中国金融改革的种种疑问,常振明作为这一系列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领导者之一,他表示,建行上市后,股价上升这么高,是没有想到的。这反映了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中国金融业的信心。但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诸多问题需在今后工作中解决。现在,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遍布全球。建行上下能够直接感受到来自国内外股东的投资回报压力,还有规范经营、信息透明的压力,以及提高资产质量和服务效率、改进管理水平的压力。用建行董事长郭树清的话说,股改上市只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4月6日,建行公布了2005年年报。数据显示该行去年在中间业务以及零售业务等领域的发展取得不俗业绩而上述问题的解决将为建设银行未来打造全能商业银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4月7日起,建行开始路演。此次是向投资者汇报2005年经营业绩。董事长郭树清和行长常振明分别带队,赴全球各地对部分重要的国际投资者进行一对一业绩路演。在持续近两周时间的路演中,投资者对建行业绩表示满意。
建行高层表示,建行离国际一流银行还有相当差距,比如在理念、人才、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上。建行有30多万员工,人力资源格局有待调整,知识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结构需要优化。在外部环境方面,中国银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如信用缺失、税收不平、法律制度不完善等等。
在一次论坛上,常振明表示,中国银行业现在面临的挑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一个是2006年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国际资本进入;二是面对股东和监管当局的要求,如何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特别是风险回报;三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差异化,与银行内部管理统一的问题。
今年年初,建行召开了2006年工作会议,部署了今年的经营目标和任务。具体任务包括加强市场营销,推进业务流程改造,深化机构改革和人力资源改革,加强基础管理和风险内控,强化信息科技建设,加快实施和战略投资者的战略合作等。常振明表示,对每个具体指标,建行都有相应要求。比如,建行提出,加大营销力度,关键在于拓展优质客户。在公司和机构业务工作方面,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建行希望选择一批好的项目,保持建行在基建项目的传统优势。
来源:《市场报》综合报道 ( 2006-07-14 第05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研究中心王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