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邮市场未来机会多(市场预测)
2006年6月,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中国无线电邮手机发展研究报告》,对中国不同技术模式的无线电邮及用于无线电邮的手机终端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认为,随着移动运营商对无线电邮市场推广态度的明朗,整个无线电邮产业生态链正在实现良性运转,从而给移动运营商、技术方案提供商和手机终端厂商带来新的市场机会。下面是报告部分观点撷英。
RIM公司黑草莓(Black Berry)的巨大成功,给了全球无线电邮市场巨大的想像力;而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进入无线电邮市场,尤其是中国联通红草莓(Red Berry)业务的推出,则给了中国无线电邮市场无限的想像空间。
在无线电邮这个产业中,移动运营商、技术方案提供商以及终端厂商都扮演了各自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无线电邮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么,中国无线电邮市场究竟会是谁的机会呢?
用户基础
运营商的机会
与其它移动增值业务不同的是,无线电邮主要不是手机之间的互动,而是手机与电脑之间的互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无线电邮用户首先必须是网民,否则电子邮件需求无从谈起。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11亿,同比2004年12月31日净增加1600万。这是一组庞大的数字,而且还在稳步增长。
但是,并非所有的网民都使用电子邮箱,同时,并非所有拥有电子邮箱的网民能够经常性的使用邮箱,而如果不经常使用电子邮件,则无线电邮的效用将大打折扣。据统计,从网民使用电子邮箱的情况来看,经常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为22%左右,从未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为35%,偶尔使用电子邮件的比例为43%左右。也就是说,无线电邮用户基数的最大规模在2200万以上。
最后,无线电邮作为移动运营商的增值业务,收费在所难免,因此,并非所有有需求的网民都能够或者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来享受无线电邮的便利和带来的效率提升。据统计,大专或以上学历并且平均个人月收入2000元及以上的高端网民占网民总体的16%左右,是最有可能愿意为无线电邮埋单、也是最想埋单和最有可能埋单的潜在用户。
技术基础
技术方案商的机会
通过手机完成邮件的接收或发送时,需要借助电信运营商的无线移动网络,能够与互联网进行邮件传递的手机称为无线电邮手机。不同的无线电邮方案在用户类型、邮件安全性/保密性、邮箱服务器功能和类型、接受邮件方式、邮件接收格式和大小等方面差异较大。依据接收邮件的方式和用户类型将无线电邮技术方案分为3大类,分别为短信通知型、上网接收型和Push-mail型。
终端基础
终端厂商的机会
PUSH MAIL功能不同于目前一些邮件服务提供商推出的利用短信方式实现的随身邮业务,也不同于通过登陆互联网或者WAP网站实现邮件收发的功能,PUSH MAIL手机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实现实时把邮件由邮件服务器推送(PUSH MAIL)到手机上,使手机成为一种与计算机等量齐观的电子邮件工作站。
为了准确反映目前无线电邮市场尤其无线电邮手机市场的现状和竞争格局,赛迪顾问将无线电邮手机从终端技术角度分为WAP手机、HTML手机和PUSH MAIL手机3大类,其中PUSH MAIL手机是本报告的研究重点,也是代表目前无线电邮业务发展方向的最重要载体。
在目前能够实现无线电邮的手机中,除了具备短信功能的手机以外,WAP手机的普及率最高,除了黑白屏手机和少数彩屏手机之外,几乎所有主流手机都具备了WAP上网的功能。从销量监测数据来看,自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WAP手机销量份额基本稳定在85%左右,销量规模基本上与市场总体同步增长。目前,市场上主流的WAP手机版本是WAP1.2和WAP2.0,大约各占市场的一半左右份额。
HTML手机,指的是能够登陆WWW互联网的手机,即可以浏览互联网HTML网页。目前,在中国市场,具备互联网浏览功能的手机还相对较少,基本上以中高端价位手机为主,平均价格在2000元以上。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逐年增加和互联网功能的逐渐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互联网的需求和依赖性大大提高。作为目前网民可以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消费者对于手机的互联网功能需求也逐渐显现。根据销量监测,HTML手机的销量近年来呈快速增长态势,基本上与智能手机处于相同的成长周期中。2005年第一季度,HTML手机销量仅有98万部,不到市场总体的5%,而到了2006年的第一季度,HTML手机的销量已经高达451万部,占市场总体18%。
赛迪顾问把具备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作为PUSH MAIL手机的代表进行监测。赛迪顾问预计,具有PUSH MAIL功能手机的市场规模未来3年将会保持快速增长。
来源:《市场报》 蒋利峰 ( 2006-07-17 第06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