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部:进一步规范外资经营电信增值业务
外资应重新评估政策风险 相关操作细则近期将出台
信息产业部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外商投资经营增值电信业务管理的通知》,严禁外资违规经营电信增值业务。有称,该《通知》是主管部门严控外资涉足电信业的一种信号。专家认为,《通知》意在规范而非阻止。据信息产业部新闻发言人王力健透露,近期已有5家外企公司获得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中国需要更透明的电信市场
“信息产业部出台这个文件,目的在于规范外资经营电信增值业务,而不是禁止。”面对外界的猜疑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所长陈金桥如是表示。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及2002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外资可以采用合资的方式经营电信基础和增值业务。对于电信增值业务,加入世贸组织两年后就已取消地域限制,外资持股上限50%;而移动和数据业务,加入WTO后5年取消地域限制,外资上限49%。
此次信息产业部下发通知,旨在加强对市场的整顿和规范。陈金桥同时表示,这也不是给外资进入设立更高的门槛,而是中国需要更透明的电信和互联网市场,如果都绕开管理程序,政府难以了解市场上实际发生了什么,也很难对公司资质进行监管。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也认为,“至于外资难以大规模进入,是外资本身的实力不足,而非政策阻挠所致。”他还举例说,新浪、空中网、搜狐等在美国上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香港上市,都表明中国政府无意限制阻挠外资进入。
外资违规入市,行业监管困难
近年来,一些外资公司在中国开展电信增值业务时不规范运作的现象屡见不鲜。
今年初上线的google.cn使用的是赶集网所持有的编号为“京ICP证050124号”的ICP证(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而雅虎使用的是3721的ICP牌照,eBay使用易趣ICP牌照,亚马逊则使用卓越网ICP牌照。
“先拿到执照才可以营业,这是常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高层人士评说,“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外资公司做得都不规范,都是通过借牌、授权本地合作伙伴运营等变通方式在中国运营的,有的甚至无视规范,直接以100%的持股比例就运营了。”在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应用服务提供商(SP)领域,国内增值服务提供商出租许可证和短信特服号也非常普遍。近来,外资曲线进入中国市场的意图更加明晰。英国最大手机铃声及游戏制造商Monstermob公司在数月前斥2.6亿美元收购北京联东伟业、杭州联梦及北京万讯通。西班牙无线增值服务商LaNetro Zed分别以1.4亿美元和9000万美元拿下了指云时代和轻点万维。而德国JAMSTER公司对北京联丰通信的并购,也将于近期尘埃落定。
“外商投资电信企业在中国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必须经过设立审批、经营许可审批等手续。但一些外资公司通过收购SP的方式无序进入国内市场,给行业监管造成了相当困难。”陈金桥表示。
促使外资正规进入电信市场
王力健表示,已经获得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的5家外国企业,是严格按照《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中的要求,按规定程序,在规定时限内向信息产业部提出申请,并最终获得批准的。
信产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今后,监管部门在审批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时将更为严谨,加强对域名、注册商标、服务器等设施的设置以及信息安全保障承诺等材料的审查。
“这意味着今后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域名和商标都要收回到国内公司所有。”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认为,包括所有在纳斯达克等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如百度、新浪、搜狐等,需重新履行手续,将原本属于在国外上市公司的域名和商标所有权收回。
业内人士认为,信息产业部此举给已进入或正准备进入中国电信市场的外资敲了警钟:外资应重新评估政策风险。为促使这些外资由“地下经营”转为“地上经营”,信息产业部近期将出台操作性细则。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王明峰2006-08-22第02版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