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证监会: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坚持“适时适度”



  证监会加强跨境证券监管合作,已与29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32个合作备忘录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昨日在2006年国际证监组织新兴市场委员会会议上发表致辞指出,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中国证监会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

  他表示,2004年中国政府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资本市场发展的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近两年来,中国证监会在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实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产品和制度创新以及健全资本市场法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改革措施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市场功能进一步完善,长期制约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新机制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也在积极有序地推进,近几年对外开放的主要举措包括:认真履行WTO承诺,适时推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积极开展证券监管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尚福林透露,今后中国证监会将继续借鉴其他市场开放的经验,坚持循序渐进、为我所用和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适时适度地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认为,促进经济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是新兴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目标。具体而言,资本市场的发展要立足于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弹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使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在开放中逐步增强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国际证监会组织执委会主席迪普洛克女士称赞了中国近年在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提高公司治理和财务信息披露标准、打击证券犯罪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些成就将提升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她指出,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的作用日益重要,随着各国经济和市场的融合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的增加,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证券监管合作。

  国际证监会组织新兴市场委员会主席达摩达然在致辞时指出,新兴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中国资本市场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

  9月19日至21日,2006年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新兴市场委员会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证监会主办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中国证监会分别与阿根廷证监会、约旦证监会签署了双边证券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

  据悉,中国证监会目前已与29个国家或地区的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签署了32个双边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安排,证券监管机构可相互交换监管信息,提供跨境调查协助,开展人员培训,举办专题研究、论坛等活动。

  来源:《国际金融报》记者 钱政宜 ( 2006-09-22 第02版 )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