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会
2006年11月13至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开发银行在重庆市联合召开“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建设工作经验,探讨深化合作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措施,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中小企业局(厅、办)负责人,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及各分行行长,部分省市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在会上介绍说,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十五”期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年均9.5%的增长。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中小企业创造了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技术创新新生力量。同时,中小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改革开放,建立市场体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新黔指出,自2002年6月国家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 特别是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止2005年底,主要银行金融机构(三家政策银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13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余额2.68万亿元,比年初净增2057亿元,授信总额比当年增加5070亿元,授信中小企业485万户,比年初增加1.7万户;全国已设立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2914家,累计为26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担保总额4674亿元。
欧新黔说,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发改委选择了重庆、长春、烟台、太原等六省市作为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后,逐步向全国推开。目前已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61亿元,在全国254个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贷款平台和组织机构,覆盖的区县数达756个,其中,建设贷款平台294个,担保平台264个,信用促进会等群众组织190个,累计创造就业岗位50万个。发放了54.6亿元软贷款用于注资担保机构,支持了159家担保机构。
为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欧新黔提出,要用改革创新的思路,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运行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将进一步拓展交流渠道,深化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突出工作重点,加强风险防范,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进一步探索建立省级中小企业融资平台,推动贷款平台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素质,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中小企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欧新黔最后强调,在推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主要依靠数量扩张、粗放型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上来。
会上,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家开发银行及各地分行负责人,部分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代表就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还讨论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深化中小企业贷款与信用担保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讨论稿),会议取得了积极成果。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重庆网 2006年11月13日
编辑: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信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