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统战部:应给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自由空间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应给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自由空间
  
  第一访谈

  “非公经济36条”颁布已近两年,尽管垄断行业紧锁的大门出现松动迹象,但客观存在的行业壁垒仍令民营经济望而却步。
  11月17日,由全国政协、工商联和发改委联合主办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论坛”在南京召开。众多与会企业家认为,这是一次“最高层级的非公经济会议”。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胡德平出席了该次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胡德平认为,“非公经济36条”在执行推广的过程中,并没有尽力落实;在很多垄断行业,需要给民营企业的进入以相当的自由空间。
  这也是其一以贯之的立场。大会发言之后,胡德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除了强调其一贯为民营经济代言的立场之外,胡德平也指出,在我国加入WTO五年后的今天,我国低成本的市场机遇已经在逐渐消失,民营企业应该着力开拓“低成本科技创新”、“低成本科技发明”的企业发展道路。
  
  “非公经济36条”没有尽力落实

  《21世纪》:全国政协和工商联选择现在这个时机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论坛”,是出于哪些考虑?
  胡德平:国务院[2005]三号文件,也就是“非公经济36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文件。社会上至今还对该文件有一些批评甚至否定的意见,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推广过程中,也并没有尽力落实。召开这个会议对统一认识很有必要。

  《21世纪》:您说的统一认识,指的是对非公经济地位的认识以及对未来非公经济发展的认识吗?
  胡德平:在今天的会议上,贾庆林主席说,“非公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经济人士作为改革开放后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中国的民营企业在众多行业中激活舞动了多条产业链,从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GDP一半左右的份额。民营企业家运作的低成本,正是中国民营经济神速发展的秘密。这种低成本又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所获得的机会成本结合在一起,民营企业因此受惠,无疑也使整个国民经济受益,从而造就了我国经济三十年来,年均增长9.6%的高速发展的世界奇迹。
  
  “低成本的机遇市场”早已消失

  《21世纪》:中国加入WTO已经有五周年,您认为民营企业原先的发展优势有哪些变化?
  胡德平:我国低成本的生产优势已有了很大变化。可以说“低成本的机遇市场”早已消失。其次,像低成本扩张型的企业,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有的合法,有的不合法;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今后即便没有投融资体制根本性的改革,这种做法也应该根本抛弃,不要再存侥幸心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应该长期夸耀、标榜自己人力资源的低成本,而应当受鼓舞于生产者能够分享生产出来的共有的物质财富。

  《21世纪》:在低成本优势已经减弱的情况下,民企的产业升级有何良方?
  胡德平:要开拓“低成本科技创新”、“低成本科技发明”的企业发展道路。我国的广大民营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都是爱国的,而且他们的发明、专利、知识产权和外国相比,其成本都很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发明创造、技术工艺革新的主力。只要牢牢掌握这一法宝,善用此道,我们的民企就掌握了使用第一生产力的主动权,使企业的竞争力获得长足的发展。
  举个例子,北京柯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最近用自己的生产专利,向交通银行抵押,获得了全国首例一千万元的专利贷款。知识专利值钱了,可转化为货币资本了。这个突破是对科技创新的鼓励。

  《21世纪》:除了政府指导监督、企业自身努力之外,商会等中介组织目前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胡德平:的确如此。企业和企业家要在自己的天地中组织相应的人民团体、联合会、商会和同业工会。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必须要有这种组织;一个驾驭宏观经济的政府,必须要有这样的助手。
  这类组织应反映自己成员的合理诉求,提供服务,规范行为,加强行业维权和自律意识。常言“同行是冤家”,又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宜解不宜结”。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就是政府这方面的得力助手。
  
  民资当然可以办金融

  《21世纪》:目前我国部分行业生产力过剩,外汇储备已经居世界首位。现在提民企“走出去”是不是出于这样的背景考虑?
  胡德平:我国的民营企业应该有准备、有组织、勇敢大胆地走出国门,树立国内GDP和民族GNP相一致的全球市场观。国内投资应收敛,但国外投资应发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万亿之巨,顺差又如此之大,应该放松外汇管制,借款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市场如战场,我们既需要内线作战,也需要外线作战,没有外线战场,我国仍然是一个封闭的国家。

  《21世纪》:当前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有哪些机会?
  胡德平:我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要认真践行守法、诚信的商业理念,打造自己的信用品牌,并以这种实际行动配合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从而使企业发债、贷款、私募基金、上市成为一种极其正常而又平常的商业行为,真正使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
  民间资本既然可以办实业,那就应该可以办金融。投资与融资本来就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只要投资,不予融资,岂不是只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希望政府对此有所明确。
  
  民营经济的诞生不是“原罪”

  《21世纪》:近两年,国有资本强势复苏,有专家认为挤压了民企的生存发展空间,您如何看?
  胡德平:这个观点太过片面。经过实践的检验,在我国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不但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全国之最,就是国有资产也位居全国前列,国资和民资都发展得很好。
  我国的纺织业、服装业、家电业已执全球牛耳,有没有可能把我国的制造业、装配业和重化工业也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完全有这种可能!美国财长保尔森现在也持这种看法。我国必须有新的行业升级,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如果这一点有道理,那么政府就应当出台前瞻性的行业规划政策,给民营企业进入目前的垄断行业以相当的自由空间。就算是要给予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巨额投资,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决不能牺牲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和民营企业机会成本的优势。

  《21世纪》:最近社会上又在重提民企“原罪”的问题,虽然只涉及少数,但令大部分非公经济人士有些惶惶不安。工商联怎么看追究民企“原罪”问题?
  胡德平:我们应当明确:民营经济的诞生,不是“原罪”,它本应该早生十年、二十年。对它的第一桶金,我们不仅应该以与时俱进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还应该经常反省,我们给它的奶水是否充足,对它的学前教育是否及时。
  如果我们不想再用一亿件衣服换取欧美国家一架737客机,那就应当多多研究一下民营企业在机会成本面前的取舍,这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定位和升级都大有借鉴意义。
  我认为,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就是衡量我国对整个改革开放实业态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扬王云帆 2006-11-21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