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中心: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
本报讯 (记者 张钗)'中小企业融资难,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一位负责人在12月4日结束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小企业和高校联盟会议上发出的感慨。据调查,目前超过一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困难。
这位负责人以北京为例。北京有58%的科技企业存在资金不足困难,其资金缺口平均为1800万元。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缺口总量超过1000亿元。而2001年只有35.8%的被调查企业存在资金不足问题,单个企业资金缺口平均为1400万元,缺口总量为400多亿元。北京市无论从中央创新基金还是北京市政府的支持强度上看都是最高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环境在全国也是最好的。因此其他省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困难更为严重。
记者的调查证明了这一说法。北京金源化学集团有限公司是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被北京市政府列入30家重点扶持民营企业之一。据该公司透露,他们的融资数额在2000万元以上。因为国家对民营企业限制很多,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所以他们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我积累。
据了解,目前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中小企业由于商誉和抵押不足,贷款周期长,并不是银行贷款的首选客户。特别是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由于有前期投入大、市场待开发等技术创新特性,银行不愿意提供这种风险大的贷款。因此,这种对银行贷款过于依赖的融资结构不符合企业技术创新的周期特点,变相地成为技术创新阻力。
记者还了解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生物化工、精细化工企业占了相当大比例。这些企业已逐渐成为化工行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因此,融资难问题也极大地影响到化工行业的创新水平和速度。河南新乡永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说法具有代表性:找到好技术、好成果非常难,更让人头痛的是接下来融资又成了大问题。因此,科技中小型企业迫切希望政府树立一切为创新服务的观念,尽快健全创新服务体系,特别是金融服务体系。
来源:中国化工报2006-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