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央企:各项数据创历史最好(热点追踪)
本报北京12月19日讯 记者李霞报道: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介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国企改革取得良好成绩;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调整重组至80到100户,在国防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电信、民用航空、航运、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体现央企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七大行业
李荣融说,中央企业任务很明确,在涉及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央企业必须体现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目前,中央企业在国防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电信、民用航空、航运、重要矿产资源开发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的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户数的25%,但资产总额占到75%,国有资产占到82%,实现利润占到79%。
中央企业进一步突出主业,剥离辅业,压缩管理链条,优化资源配置。3年来,共有36组72户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中央企业户数已由196户减少至161户。李荣融表示,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实现80到100户的目标。他表示,国家早就提出“中国要培育30户到50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下一步国资委将专门研究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调整。
央企成绩单得到良好评价
今年1-11月,中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984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润6887.7亿元,同比增长18.9%;上缴税金6146.5亿元,同比增长23.5%。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可达到8万亿元,实现利润可达7200亿元,上缴税金(含石油特别收益金)可达7000亿元,资产总额可达到12.2万亿元。
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截至2006年11月30日,190家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已有179家完成或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对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央企及其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户数比重已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目前的64.2%。石油、石化、冶金、电力、电信、民航、海运等行业中的一批中央企业先后在境内外上市或增发股票,促进了转机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中央企业不断加大科研开发、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央企业共拥有专利30520项;中央企业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二等奖112项,分别占该奖项总数的43%和23%。目前中央企业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84%,年均增长36%。
中央企业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三大石油公司仅今年一年就节约能耗350万吨标准煤。四大钢铁公司以节能、节水、节约物耗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一些消耗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石油石化、电力、冶金、建材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带头淘汰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
李荣融介绍说,这样的成绩单应该得到良好的评价,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纪录。他指出,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成立国务院国资委是正确的。第二,国务院国资委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是对路的。第三,中央企业是努力的,这个努力主要表现在他们的责任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央企负责人配置实行“公开竞聘”
李荣融介绍,目前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组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实施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初步规范了薪酬管理。各地国资委也先后对所出资企业实施了业绩考核,并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方式和方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体系基本形成。
他表示,目前董事会的试点进展比较顺利,企业正职也开始了“公开竞聘”,国有企业要带头贯彻新的《公司法》。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没有“一把手”的概念,重大的决策由董事会实行票决制。现在国资委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选拔企业领导人的办法,这一步伐还将进一步加快。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12-20 第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