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创新  协作  规范   |

李若水:印度加快海外并购



  印度中央统计局4月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3月底结束的2006财政年度中,印度经济增长率达到9.2%,为过去18年来的最快增速。这一数据显示,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印度的经济增长正在稳步提速。瑞士信贷不久前发表的研究报告证实了上述看法。报告中说,目前印度GDP总值为41万亿卢比,按照41比1的美元汇率,印度已经成功迈入了万亿美元经济体行列。

  与亚洲许多国家选择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明显不同的是,印度走的是一条扩大内需和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道路。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亚洲许多国家都创造了经济奇迹,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国家选择的是一条“出口导向加吸引外资”的快速赶超型发展战略。然而,印度却与众不同。它没有利用廉价劳动力优势,也没有刻意鼓励出口廉价产品,甚至也没有想方设法吸引外国投资,印度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内部需求扩大的结果,是消费推动和服务业壮大的结果。印度经济增长没有过多地依靠外资,也没有靠投资来拉动,印度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在于收入增加引起的市场扩大。这意味着,印度经济抗击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更强,因为其增长的动力在于内部。

  印度企业近年来明显加快了海外并购的“走出去”战略,呈现“大踏步”前进的趋势。据印度工商联合会的研究报告,2000年以来印度公司已收购了307家海外企业,总价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超过2/3是在过去两年内完成的。今年1月31日,印度著名的家族企业塔塔集团再次提高竞价,最终以122亿美元巨资打败了巴西对手成功买下了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英国的科鲁斯(Corus)集团,成功上演“蛇吞象”。塔塔钢铁不但创造了印度公司海外并购案“第一名”的记录,也成为印度企业“走出去”的代表。2006年年初,印度医药公司兰巴克西以3.24亿美元收购了罗马尼亚制药公司特拉皮亚。再早些时候,“矩阵实验室”斥资3.13亿美元收购比利时仿制药生产企业多克制药;电视制造商维达康斥资2.92亿美元收购汤姆逊公司彩色显像管分部。印度的石油产业海外扩张也令人瞩目。印度最大石油开发企业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越南、古巴和尼日利亚相继获得开发权。2007年7月19日,印度知名能源企业JSPL和玻利维亚政府签署了一项协议,JSPL将在玻利维亚最大的铁矿石矿区El Mutun投资21亿美元,由此成为印度在南美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据报道,El Mutun矿区的铁矿石储量高达400亿吨。与此同时,印度企业正在加速进军非洲大陆。塔塔集团已经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成立了塔塔非洲控股公司,负责塔塔在非洲的所有运营,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收购当地的一些企业。目前,塔塔集团旗下的塔塔咖啡公司试图将乌干达变成公司的全球咖啡出口中心。

  统计显示,2005年印度企业共进行了118次海外并购,总价值达29.1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2000年还不到10亿美元。2006年,印度企业进一步加速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汽车、石油、钢铁、软件等行业频有大手笔。即使不算塔塔的超百亿美元并购案,全年海外投资项目也达到130个,金额71.7亿美元。与之相比,中国2006年的非金融对外投资为161亿美元。除了规模上“赶超”中国以外,印度企业“走出去”似乎比中国企业的“技术含量”更高:一是海外收购更加多元化,包括汽车、钢铁、软件等;而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的几乎全都是资源领域的收购;二是印度企业能凭借管理优势进行并购,如塔塔钢铁收购科鲁斯;而中国的收购则相对粗放。

  印度企业海外并购风潮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印度经济连年增长强劲,过去4年来连续实现超过8%的增长,股票和资本市场异常活跃,孟买股票敏感综合指数比四年前增长了3倍以上,一些大的公司利润连年增长超过40%。企业的财富增加,自然大大增强了“走出去”的信心。因为积极走出国门的印度公司并非刚刚创业,它们相信自己的经营状况要强于欧美同行,因此有实力收购那些名牌公司,并利用低成本优势打入当地市场。其次,印度政府逐步放宽政策上的限制,发生了从“限制”海外投资到“积极引导甚至鼓励”的重要转变。印度从1990年经历支付性金融危机之后,对资本流出一直非常敏感。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突破1500亿美元,国际收支状况明显改善,政府的信心也有所增加。从2003年以来,印度储备银行(央行)宣布简化海外投资手续,并大幅放宽了投资限额。这对于具备海外投资实力的印度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鼓励。根据新的规定,印度公司可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参与海外竞争,允许最高投资额达到公司上一财年的纯利润水平。另外印度政府将企业每年可向海外投资的资金上限从原来规定的公司资产净值的100%调高到200%。印度储备银行还宣布放宽对本国公司的对外商业借贷限制,以支持本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合资、独资公司和在海外的兼并等业务活动。据报道,这些措施都是去年9月份以来印度政府正在制定的一项促进印度企业海外投资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公司海外投资的目标紧紧围绕获得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意图以全球作为舞台进行战略布局。它们选择收购目标时不单从价格因素考虑,而是选那些价格具有吸引力,同时对自身低成本的工程设计和生产模式能形成互补的企业。以塔塔钢铁公司收购科鲁斯为例,后者的前身是英国国家钢铁公司,被誉为钢铁业“王冠上的明珠”,具有先进的技术和欧洲市场的丰富经验。“吞并”科鲁斯后塔塔不但跻身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更重要的是能生产出更精密的产品,占领高端市场,同时获得了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另外,该项目对塔塔集团正在全力推进的汽车项目也将起到战略支持作用,是一项“布局高远”的交易。

  著名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在世界13个快速发展经济体(RDE)中,中国的GDP占了29.4%,但海外并购数量却只占10.6%。而印度则相反,海外并购占到了总数的25.9%,居RDE首位,GDP只占RDE总和的12.5%。印度的海外并购之所以活跃,一是印度政府早就鼓励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海外并购机制;二是印度的资本市场比较成熟,为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的融资渠道;三是印度国内经济规模较小,企业发展之初就有“走出去”的愿望。

来源:学习时报

主办单位: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农商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甲18号院 联系电话:010-82036381 82036388 82030467 (同传真) 邮 箱:zxsx@zxsx.org
京公安网备案号: 11010202010464 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060298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