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议员:应减轻中小企业负担
不少议员认为,政府应该给予中小型企业更多援助,协助它们应付高涨的生意成本,发展成具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
李美花(宏茂桥集选区)引用中华总商会的调查数据,指约四成的中小型企业希望政府能调整公司税务及劳工税,以减轻生意成本增加的压力。她希望政府协助中小型企业应付租金上涨及解决工人短缺问题。
李美花说,据一些企业老板告诉她,裕廊集团收取的租金一口气调高了42%,让一些企业吃不消。许多企业已面对外来因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她质疑是否有必要在此时让它们雪上加霜,应付高昂租金的压力。
她也指出,政府有必要简化繁琐条例,以减低运作成本。她以建设局在尼诰大道坍塌之后推出的新措施为例,指说任何超过30层建筑物的地基工程设计,原本由土木工程师来负责的都必须改由建设局新创造的所谓专业土质工程师负责。承包商也告诉她,每一层的地下挖掘工作,都需要申请个别的准证,而每一张准证都要有五个人签名。
针对一些行业的人手短缺问题,李美花和杨莉明(碧山—大巴窑集选区)也认为政府可考虑放宽外籍劳工的限制。
李美花说,要是现在不正视劳工短缺问题,那些缺乏人手的行业将以各种手法来吸引同行工友,而这势必导致骨牌效应,造成恶性竞争。
“当然我们必须照顾新加坡人,只有在找不到新加坡人的情况下,企业才可聘请较多的外国工人。”
杨莉明(碧山—大巴窑集选区)则指出,聘用外国劳工应被视为促进公司企业增长的手段,同时让这些企业有机会“透气”,协助工人提升技能。
她认为新加坡的公司和企业一般还不重视工人的技能提升。虽然所有的持续教育与培训(CET)计划提升了工人的技能,但业者对更高水平和高技能的需求却没有相应的增加。他们对预算案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奖励并不很热衷,而更为关注是否有抵销成本增加的措施。因此工人也担心这些企业是否会聘用更多外籍劳工或要求减少外国劳工税,将他们挤出局。
潘丽萍(惹兰勿刹集选区)认为政府应该给予中小型企业更多援助,协助它们发展成具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这将能确保本地能够建立起一支具有更多元的专业能力的工作队伍。
她昨天在国会上表示,除了仰赖淡马锡控股和其他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大型企业的投资来带动本地的经济,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援助将有助于提高本地的长远经济竞争力。潘丽萍认为,本地需要的是在公共和私人领域都有稳固的管理和执行能力的队伍,尤其是中小型企业。
她说:“政府机构即使有丰厚的资金,也应该抗拒用高薪配套把所有人才都揽入公共企业领域的诱惑。要确保新加坡拥有活跃的经济体和富凝聚力的社会,我们必须确保公共机构、私人企业与人民体系有均衡的人才分配。”
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