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助推企业投资非洲计划
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举措。经商务部批准,在非洲设立的首批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毛里求斯天利”经贸合作区,摆脱传统经贸区“以我为主”的发展模式,从当地政府的发展战略考虑问题,打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平台,探索出民营企业开拓非洲市场门户的“新坐标”。
“投资非洲”成为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自发选择。2007年,中非贸易额已达733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居中国与世界各大洲贸易增幅之首。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统计表明,目前在非洲投资的800多家中国企业中,只有100多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余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作为较早赴毛里求斯投资的中资企业之一———山西省天利实业集团,2001年即在毛里求斯投资了棉纺纱厂,2004年又成立了毛里求斯天利建设工程公司,经济效益良好。2006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在非洲设立3到5家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设想。之后,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的多次考察和甄选下,山西天利实业集团中标承建毛里求斯的经济贸易合作区。
在国内战略策划专家的策划下,他们决定摆脱传统合作区“以我为主”的发展方式,而是把经贸合作区的项目和毛里求斯的国家战略有效对接,定位为“中国企业进入非洲的最佳跳板,生产加工基地、区域总部基地,政策优惠交通便利的贸易枢纽,风光秀美的休闲平台”,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海外经济特区”,实现互利共赢。
天利集团董事长张洪运深有感触地说:“对于投资非洲的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资环境。基础设施落后、政局不稳、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巨大,这一切阻碍了中国企业进入非洲投资的进程。在非洲,中国企业迫切需要一个宜居、宜商、宜休闲的'安全港湾’。而风光绮丽的世界级休闲天堂的毛里求斯,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
为此,天利集团与毛里求斯政府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合作区首期开发面积2.11平方公里,土地租赁期99年。合作区采取一区多园形式,着力打造生产加工区、商务贸易区和生活服务区三大平台,以纺织服装、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采用休闲旅游拉动、金融贸易拉动和生活居住拉动的方式,推动毛里求斯天利经济贸易合作区成为真正的非洲门户。
按照发展战略,合作区及入园企业享受在毛里求斯投资无外汇管制、企业利润自由返还等各种优惠政策,合作区外基础设施费用则由毛里求斯政府承担。毛里求斯政府还追加了一些新的政策支持:如给中国投资者落地签证的优待,批准可经营银行业务等,这些措施再度提升了合作区的投资价值。
“希望通过这种特别合作的方式,将合作区的经验传递给整个非洲,成为'中国首家海外经济特区’。”毛里求斯总理拉姆古兰对这个经贸合作区寄予厚望。
目前,著名企业华为集团的非洲财务结算中心已经进驻毛里求斯。在不久前召开的中非合作投资峰会上,中国不少知名企业家前往考察、洽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表示:中毛两国战略对接,共同打造的经贸合作区商机无限,希望这个合作区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平台和跳板。
据了解,在前一阶段批准设立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基础上,商务部已对第二批境外经贸合作区进行审查。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更多地考虑企业“走出去”的条件,包括企业实力、产业结构、融资能力以及是否和选择的国家相适宜等,“我们的目标是双赢,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各方认可。”
来源:中国企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