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放松:中小企业与地产业率先受惠?
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再是铁板一块。宏观经济高位回调、纵观资产价格微妙盘整以及微观中小企业的信贷困境,都要求监管层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做出某种局部微调。这种呼声在近期市场舆论中已经越来越强。
局部微调的突破口在哪里?宏观调控“保”的力度和具体指向,直接关系到哪些领域和企业将会首先获得政策的甘霖,引人关注。
从目前信息看,局部放松很可能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出现。其一是中小企业。银监会日前在年中工作会议上表态,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另据彭博社近日未经证实的报道,央行可能会放松对中小银行的贷款限制,即放松地方银行向中小型企业和农村地区放贷的限制。其二是房地产领域。银监会的年中会议同时强调,将密切关注楼市变化,并承诺满足地产信贷的正常需求。
笔者这里想强调两点。其一,选择这两个方向作为放松紧缩突破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性。中小企业是此轮信贷紧缩调控的重灾区,受到了严厉的信贷约束,鉴于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以及出口就业的重要意义,把它作为放松紧缩的突破口乃是各界共识。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如果遇到深幅调整,对金融系统影响甚大,虽然民众对房价回调的呼声较大,但从“维稳”大局看,只能接受较为温和的调整。
其二,上述合理性和现实性也只是在现有前提下成立。首先,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部门可能会由此陷入被动地位。放松紧缩的口子一经打开,后续方向和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监管和调控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救火队,宏观调控政策如何调整可能沦为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其次,局部放松也涉及今年的紧缩基调还能否真正坚持,以及宏观调控的权威性问题。银监会对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信贷做出了积极表示后,货币政策的压力随之而来。
上半年信贷扩张固然有冰雪灾害以及特大震灾等意外因素,但无论如何,如果现在明确下半年信贷局部放松,释放的一个信号就是年初制定的信贷总量规模控制可能很难达到。这对稳定通胀预期会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局部放松的操作性和效果还存在一定疑问。任何管制都会造成一定的扭曲,越复杂的管制,扭曲就越大,达到预期效果的可能就越低。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就是信贷总量控制的成本之一。比如,放松对中小银行的放贷规模,新增的贷款是不是一定就会被中小企业获得?中小银行可能也同样没有积极性做大银行不愿做的事情。即便行政规定贷款对象,其操作性也不容乐观。
这两点凸显了宏观调控的两难境地。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数量型政策工具的后遗症。面对经济过热和通胀明显化趋势加重态势,调控当局选择了较有把握的信贷总量控制。但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中长期来看,货币政策有从数量型调控转为价格型调控的必要。信贷放开与加息可能是更为合适的政策组合。与信贷管制不同,高利率下,市场在配置资金流向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有助于资金流向更有竞争力的领域和企业,限制民间金融的活动空间,也有助于限制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
作者系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
来源:中国经营网